财政部下达300亿资金,医疗设备采购风口来了

发布时间:2022-06-22

6月14日,财政部发布《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下达2022年医疗服务与保障能力提升(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补助资金(第二批)预算的通知》,对三明市、广州市、青岛市、沈阳市、丽水市、太原市、周口市、湘潭市、宜昌市、芜湖市、呼和浩特市、中卫市、庆阳市、黔江区、遵义市等15个地区分别予以2亿元补助资金,合计30个亿元。

据观察,上述地区均为今年4月评定的2022年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根据此前规定,示范项目将主要聚集提升市县级公立医院诊疗能力、加强智慧医院建设、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三大方面。

叠加今年5月已经公布的31个省市共计80.39亿元的补助资金,2022年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补助资金预算总计超110亿元。此外,医疗服务与保障能力提升补助资金预算系列通知还明确,2022年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补助资金约59.94亿元、卫生健康人才培养应补助资金约72.60亿元。医疗保障服务能力建设补助资金约41.95亿元。

截至目前,财政部发布的2022年医疗相关补助资金预算总计已超300亿。

据新华社报道,2020年,中央预算共安排456.6亿元用于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健康扶贫、中医药传承创新等项目建设。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300亿元支持市县三级疾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县级医院提标扩能等项目建设。

2021年公司在国内医疗新基建中收入约30亿元,剔除今年一季度已执行的商机,新基建待执行商机仍有240亿元,预计将在未来两年逐步落地。

在国家大力推进医疗发展的过程中,医疗新基建带来的市场增量,给从业者诸多期待。

 那么,目前国内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已发展到何种程度?有从业者认为,医疗基础建设可能已经到了中期阶段。

一位了解卫健系统的人士表示:基建不是让原有的医院或者是已经满足当地诊疗需求的医院大幅度扩展,基建有一套独有的思路。

“补短板是主要方向之一,已经成熟的医院或将不会进行大规模的床位扩张、设备采购,所以不要对基建有夸大的、过分的想象。目前一些三线城市的基础建设已经差不多形成规模了,现阶段要继续往下移动。”

他认为,“此类项目将有利于国产企业铺开,目前国产企业在高端产品上仍欠火候,但在低端领域可以铺开知名度、品牌度,在保质保量的情况下多在基层医院下工夫,会是一个比较好的机会,外企也在紧盯这部分市场的利润。”

值得关注的是,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公立医院要优先配置国产医用设备。

300亿下发,企业该关注什么?

据悉,2022年将继续安排不低于300亿元支持卫生健康领域项目,持续改善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条件、有效提升疫情防控救治能力。1597个县级医院提升项目总投资约686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约212亿元,地方及其他资金约474亿元。

官方资料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共有县级医院1.68万所,占全国医院总量的47%。截至2021年11月,全国医院共3.6万家,其中三级医院3178家。

整体来看,医疗基础设备配置的思路有两个:一是补短板,二是强优势。

资金支持主要流向哪些地区?

一些大城市医院,如果患者比较多,就需要新院区的搭建、老院区的扩增等等,这些都需要长期且稳定的资金流。而搭建区域综合诊疗中心是一个重点,这就需要配置、升级新设备。

“以南方一些城市为例,会采取六个城市协同模式,或四个城市构成四边形救治网络,网络能量的加大会辐射更多地区。一些省份会重点扶持本省实力强的医院,以此打造最强专科。”

此外,西部、中部地区以及其他医疗配置整体落后地区,也是扶持重点。

现阶段,医院基建的重点放在那些领域?上述受访者指出,基建总体变化不大,但重点有所改变。“医院现在更在意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等智能医疗概念的落地和执行,投入意愿较大。”

“这是现在的新方向,也是目前医疗器械企业重点投入的业务。例如,如何用用智能化手段筛查患者信息,实现患者分流等等。这些工作背后都要有大数据平台支撑调度,这不仅仅是买一两个设备就可以达到的,而是整体性问题。”

需要强调的是,基层仍是重点之一。

一位医疗器械商指出,大城市医院已经走在前面了,要继续关注下沉市场“未来基层医院、县级医院会大规模加大信息化建设,在疫情推动下,医疗信息化建设的速度和要求一定会继续上扬,这不仅影响挂号或取药,更是对医保等各环节的打通,以保证医疗安全。”

另外,传染病医院采购设备需要正在增长。

联系客服

客服专线

18853119859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