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坚持“动态清零”防疫政策成本过高?官方正面回应

发布时间:2021-11-16

进入秋冬季节,中国本土新冠疫情多点散发,对中国采取“动态清零”政策的讨论不时被提出。有人持肯定态度,认为执行这一政策成本可以接受;有人主张放弃“动态清零”,认为执行这以政策成本过高。近期,官方在多个场合对这一讨论进行了正面回应。

官方多个场合提出坚持“动态清零”

11月13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表示,要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政策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的防疫目标,做到及早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确保疫情不出现规模性输入和反弹。

国家卫建委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日前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当前常态化阶段疫情防控的目标并非“零感染”,而是“动态清零”,即疫情发现一起就扑灭一起。常态化防控阶段要最大限度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坚决防止出现一起社区持续传播。

11月6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美联社记者同样提出中国是否考虑放弃“零容忍”政策。对此,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副局长吴良有回应称,当前,全球的疫情特别时我国周边国家的疫情波折反复、居高不下,今冬明春疫情防控形势复杂严峻,我们将继续坚持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筑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坚实屏障,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

11月5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召开电视电话会议中,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组长、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马晓伟强调,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动态清零”的防疫目标,坚决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

这次会议上马晓伟也表示,要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不动摇,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决不能让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前功尽弃。

中国坚持“动态清零”的防疫目标,最早可以追溯到武汉疫情结束之后。

2020年5月8号,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了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当时就提出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防控工作已从应急状态转为常态化。指导意见中明确要求全面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体防控策略,坚持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

为何要坚持“动态清零”?

进入秋冬季,我国本轮本土新冠疫情已经波及全国21个省份,感染者达1379例。虽然德尔塔变异毒株导致的传播迅速蔓延,但通过对疫情发生地区有序开展核酸检测、快速排查风险场所人群、强化重点人员的隔离管控、狠抓医疗救治和感染防控,疫情的防控效果得以很快显现。

“陕西、内蒙、甘肃、青海、宁夏、湖北、湖南、山东、江苏、浙江、贵州、重庆等省(区、市)的疫情基本都在一个潜伏期左右得到控制。”11月1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在发布会上表示。

如果放弃了动态清零策略,本土的新冠疫情将进入怎样的状态?这或许可以从一些国家的经验中找到答案。

从今年8月10日起,新加坡开始走向与病毒共存,计划分4个阶段逐步开放经济、社交和旅游活动。10月9日,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发表全国讲话,表示考虑到Delta变异株的传染性,“清零”策略不再可行,并强调重开边境的重要性以及“与病毒共存”策略。

放弃清零策略三个月的新加坡疫情应对情况如何?11月12日,新加坡卫生部通报,新增确诊病例2396起,死亡病例累计506例。8月10日,新加坡累积新冠确诊人数为65890例,3个月之后,确诊人数增加了13万人。三个月时间,新加坡累积新冠死亡人数也从42例增加了506例。

新加坡在开放之后,随着感染数的上升,即便重症比例不大,住院病人和ICU病人数也肯定会增加,医疗资源有被迅速挤兑的风险。

如果中国也放弃“动态清零”策略,面对高传染性的德尔塔变异毒株,根据目前Delta变体的感染率为1.72%。以这一感染率来测算,没有“动态清零”策略下的中国将有2400多万人面临感染风险。那么一旦开放后出现疫情,医院很可能会被挤兑。

针对我国一些重点地区的疫情防控措施“成本效益比不高”的质疑,日前,梁万年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回应称,通过“动态清零”策略,我国得以快速有效降低感染和死亡率,在短期内可能对感染者及密接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一定影响,但从长远看,疫情得以快速控制后有利于经济社会生活快速恢复至常态。


联系客服

客服专线

18853119859

微信扫码